来源:爱看影院iktv8人气:257更新:2024-08-01 19:40:15
总的来说,《抓娃娃》是一部值得推荐的暑假档喜剧电影。
笑点扎实且密集,即便反复刷也依然能笑出声来,细节之处的确做得很扎实,上一部如此受欢迎的喜剧应该还是《年会不能停!》。
从每场的上座率就能看出,观众对该片的观影热情空前高涨,沈腾和马丽认真合体的号召力确实足够强,收获的效果应该不亚于《夏洛特烦恼》的级别。
可见只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,喜剧的受众果然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,市场效益也相当可观。
《抓娃娃》正式上映后,票房目前已经突破8个亿,专业平台预测最终将突破37亿的数字。在点映时(7月13日-15日)的排片占比就已经特别惊人了,甚至比同期已上映的作品都要高。这番操作让我想起了去年同样是暑假档的《孤注一掷》,都是在正式上映前通过点映在腰包里揣着快5个亿的票房了。
其实这部作品的确拥有一些值得深度解析的内容,虽然故事的讲述方式通俗易懂,但在延展空间里多想几层,就能发现别有洞天。
笑着笑着,突然你可能就笑不出来了,这似乎也侧面印证了那句话——
喜剧的内核,本质是悲剧。
为了把《抓娃娃》这部悲喜剧讲清楚,我写完了下面的文字。
如果有朋友在观影后觉得存在没看懂的内容,也许叶秋臣这篇深度解析的文章可以给你一个答案。
以下将涉及海量剧透,未观影者千万慎入。
1.关于主创
出品方中,不出预料地出现了“西虹市”和“开心麻花”的标签,说明《抓娃娃》的确是“西虹市宇宙”被盖戳认定的成员。
该片由闫非和彭大魔联合执导,这两位是老搭档了,当初的《夏洛特烦恼》和《西虹市首富》也均出自他俩之手。
都是东北人,喜剧嗅觉极度敏锐,票房成绩也有目共睹。
过往大家吐槽的《超能一家人》等等,虽然都打着开心麻花的旗号,但本质上从创作层面来说和上面两人没太大关系,闫非和彭大魔的产量其实并不高。
看得出,导演们很想将“西虹市”做成开心麻花的优质子标签,同时与那些同公司的烂俗喜剧分割开来,既能改善观众对这群熟脸的不好印象,也能做出个人的风格,算是一举两得。
闫非和彭大魔大多数时间都是合体创作,想看优质喜剧的话,别只是被宣传里的“开心麻花”就给忽悠了,在导演和编剧栏里找到他俩再买票也不迟。做监制的话大概率是送个顺水人情,可以看看口碑再决定。另一部由闫非和彭大魔执导并编剧的是《全民狂欢》,依旧由沈腾主演。据资料来看启动时间很早,但豆瓣显示要2028年才上映,在这里狠狠期待一下吧。
另外还有位幕后功臣,就是编剧林炳宝,他同时出现在了《西虹市首富》和《抓娃娃》的编剧名单里,可以说是西虹市宇宙的御用编剧了。
沈腾饰演马成钢,设定是伪装成穷人的富翁。
表演一如既往的稳,出场就让人想笑,他真是为数不多能把尴尬剧本演出开心效果的喜剧演员,难怪被称为票房保证呢,这话不算夸张。
马丽饰演马成钢的太太春兰,当她端着咖啡和雪茄走出来的时候,恰到好处地平衡了那种环境和行为的违和感,这也不是所有喜剧女演员都能做到的,至少在内娱还没有几个可以同马丽相比。据传,当初《西虹市首富》的女主角本应也是马丽,如今《抓娃娃》算是填补了这个遗憾。
沈腾和马丽的化学效应是真妙啊,应该多选一些好剧本继续合作。
大小马继业分别由肖帛辰和史彭元饰演,前者是导演闫非的老乡,都是吉林人。后者是导演彭大魔的老乡,都是辽宁人。史彭元此前参演的网剧《隐秘的角落》和《漫长的季节》均出自辛爽导演之手,辛导也是吉林人,这个圈仿佛是东北高质量影视剧幕后的团建。
萨日娜出场时,躺在那里的画面与《人世间》完美联动,剧情也是相似。只不过在《人世间》中是真的病了,而《抓娃娃》则是装病。
观影过程中,还看到许多来客串出演的明星,比如贾冰。
当贾冰与沈腾同框对戏时,你能感觉到这俩人的喜剧细胞数量差距很明显,贾冰几乎是被碾压了。
在更喜剧的演员面前,表现自然就变得普通了很多。
不过他这个贾总的角色从事汽车养护行业,倒是与《飞驰人生2》梦幻联动了一把,同样也是沈腾和贾冰合作的戏。
贾总儿子的名字叫“启强”,又与他参演的《狂飙》互动了一把。
2.关于笑点
我属于那种笑点很低的人,所以基本上除了后半段之外,几乎都咧嘴笑到停不下来。
以下仅分享从个人角度觉得有意思的剧情,欢迎评论区讨论交流。
第一次爆笑,是幕后团队精准安排马继业与外国友人的偶遇,目的是为了锻炼英文口语,关键是必须照着课本内容念,忘词了还要提示。
邻居全是各种各样的“老师”,马继业的书都经过精心挑选,连平日里的聊天也全是知识点。
买菜是熟悉英语单词的过程,买肉是熟悉数学计算的过程。
姥姥姥爷来看孩子,被迫换上粗布麻衣,没想到竟能在头发里藏零花钱。
孩子学习时,马总夫妻俩用书挡着在背后偷刷手机。在父亲提到“看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”后,马继业立刻合理提出疑问“咱家人都喜欢看书,怎么还这么穷”。
整个老房子都改造过了,敲敲橱柜后面的板子就有专业厨师来接应,原材料送进去菜就已经做好端出来了,可见吃到嘴里的原材料都是好东西,比如海参要剁碎了当成蘑菇来吃。
估计是马总要出差,所以一家人演戏搞送别,马太太拥抱时还不忘口头提醒爱马仕的包包。后来孩子为了赚钱去捡垃圾,她大发雷霆后也是通过这个包包的礼物立马气消了。
马继业把生活费买了平板电脑后又退不掉,所以买菜钱也没了,只能带着妈妈和奶奶去“还得捞”火锅,蹭免费的小吃。有人让位置给他们,马继业还想多排一会儿的号。后来三人仓皇而逃,奶奶跑起来时直接拎起了轮椅。
当马继业发现漏洞之后,朋友给他脑补了一场大戏,妈妈出G了大款,结果被奶奶撞见,所以S因有可疑。
跟踪之下,马继业发现了马家的大别墅豪宅,马总夫妻俩为了掩人耳目将此处伪装成工作单位,他们变成了保洁人员,让真的打工人穿上豪华的衣服当老板,反差感很强。
看模拟考成绩的时候,跟扑克开牌似的,紧张氛围也渲染出来了。
给李老师办假葬礼那段,表示要“躺好最后一班岗”,全体人员整齐上眼药水,好几次都差点穿帮。
因为知道那是假的,所以每场戏都特别逗。
可在李老师忍不住哭出来的时候,我又忘记了自己脸上的泪水是因为笑,还是因为哭。
还有一些文字梗,比如抱盒和头七。
不过你还是能发现一些和笑点无关的细节,比如马继业背的书包其实并不算便宜,但主打一个轻便低重量,应该就是怕他被压到后身高不达标吧。
3.关于剧情
一开始,在没有完全了解故事情节之前,我以为《抓娃娃》会与《起跑线》里的做法有点相似,富豪们为了让孩子去上好的学校,所以才勉强蜗居在老破小的房子里。
但《抓娃娃》巧妙地建造出了一座陋室豪宅,乍看上去是一个贫困的穷人窝,实际上衣柜中的机关之下却是别有洞天,马总通过钞能力在地下打造出了高级的战略指挥部,目的就是为了把小儿子马继业培养成能够继承自己公司的接班人。
家财万贯,何至于此?
因为大号练废了,只能把小号认真养好。
马总的大儿子叫马大俊,不学无术,高考只有98分,花了几百万赞助费送去国外,交了一个声称是义弟的男性朋友马彼得。
就像《庆余年》中的范思辙一样,马大俊的一生都在追求父亲的认可。
这个人物其实令人很感慨,他出场时只为了给弟弟吃点好的,再认真洗个澡。即便对方连爸爸都不让叫,只许称一声马总,他也总觉得只要两个人还有钱的联系,那父亲就还认自己。
马大俊每次都是在向马总要钱,但他缺钱吗?
他的信用卡可能都没有额度,也并不缺钱,为什么频繁要钱?
因为“钱”是他与父亲唯一的联系。
曾经的马大俊,肯定也像2岁的牛牛那样,被给予物质层面极大丰富的生活,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知道了有钱的好处。
但他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啊,是谁教他有“钱”的重要性呢?
当然是马总。
马总第一胎没有经验,以为自己小时候过着贫困的生活,所以在物质上便尽可能去满足下一代。
结果他发现做错了,马大俊长成了自己不想要的样子。
马总的脑子也不知道怎么做成那么大生意的,照着与自己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养,结果必然是背道而驰啊,大俊注定会是与你截然不同的存在啊。
另有一个让人觉得有些讽刺的点,就是在马继业被绑架的时候,亲生父亲都选择不信任自己的儿子,反而是继母表示大俊绝对不是坏孩子。
电影很善良,最后的结局给了马大俊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,让他终于不再执着于受到父亲的认可。
马大俊的结果,让马总发现“钱”是重要且关键的影响因素。
于是,他下决心让第二胎在拥有富养的条件下依旧要极致穷养,重金改造并升级了自己小时候住的老院子。
马成钢这回的初衷绝对不再是弥补式养育了,而是想复制一个更成功的“马成钢PLUS”出来。
所以,在自己已有的能力基础上,还得再来个超高学历。
在这样的考量之下,牛牛变成了马继业。
一个大老板的生活全围着小儿子转,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的参与度的确大大提升了,他们看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都会感到惊喜,算是意外收获吧。
马总还斥巨资在老房子地下建造了战略指挥部,请了一批人来制定五年计划,衣食住行全部严格按照标准去操作,不惜一切代价要让自己的接棒人计划成功。
战略指挥部里请来了专家李老师坐镇,整个院子里所有邻居其实都是打工的,配合孩子的各项指标培养,尤其是“财商”。
所以在马继业说出“只要妈妈不洗头,我就能让水表不走字”的时候,马总特别欣慰,因为从“开源节流”的角度来看,儿子已经拥有了“节流”的意识。
先懂得省钱,再去学赚钱。
李老师必须近身观察孩子的行为,所以她摇身一变成了马继业的奶奶,还伪装自己的腿不能走,完全复制了当年马成钢的处境。
早期的孩子确实很懂事,生活自理能力都很优秀,就是因为家庭环境稍有自卑。
但马总坚持,认为自卑也是重要的奋斗源动力。
为此,他不惜让儿子专门去体验失败的痛苦,让马继业自己找方法去弥补因买平板电脑产生的亏空。
原则就是现在自己填坑,是为了未来不掉坑。
马继业本想利用七天无理由退换的方法开开心心玩玩切菜游戏,但没想到还是被马总暗算设计了,平板电脑泡水不能退。
为了给奶奶买药,马继业只能去捡空瓶子,甚至去垃圾桶里找。
更绝的还要在极端条件下考验人性,全员观察马继业是否会偷小卖店匣子里的钱。
说实话,当马继业关上钱匣子之后说了句自己走了,我甚至都流眼泪了。
从观众的视角去看,的确满满的笑点。
可但凡有一秒钟代入马继业,都觉得像个悲剧。
从马总给儿子的脚上抹麻药开始,画风就有点变了,逐渐跑偏。
只是正好在笑的我们,没有及时察觉到这件事。
没错,甲级医院真的假极了,那也只是马总用来骗马继业不去长跑锻炼的手段而已。
但从那时候开始,马继业的梦想就被强行替换成了考上清北大学这一条路而已。
将一切可能产生威胁的因素都彻底清除,甚至连根本没有早恋风险的异性朋友也都早早送走了。
他依旧在监控之下学习考试,生活处处都是安排,而他就像《楚门的世界》中的主角那样,一直在寻求突破屏障的机会。
没有获知外界信息的途经,所以不知道自己爸爸是个富翁。
在各种的谎言面前,突然觉得孩子有点可怜,笑不出来了。
他在课堂上的那段话,讲述时刻被监视的感觉,察觉到世界与自己的互动,此时的我完全不像在看《小品的世界》时那样,能够咧嘴乐出声了。
马继业因为公开课上的言论被罚所以提前回家,周边监视的人根本没预料到品学兼优的人也能犯错中途离校,未能及时通报各方。
于是,就在这个下午,马继业看到了坐轮椅的奶奶正在体育场上打篮球。
回到家后,看到平时衣着朴素的妈妈突然穿金戴银。
他第一时间,是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,掉入了平行时空。
毕竟,谁能猜到平日里守护自己的家人们,居然在下这么大一盘棋?
马继业越来越聪明,知识储备也越来越多,自然就不好糊弄了,于是在高考前整个计划就已经露馅了。
其实,剧情走到这里就不好笑了,但电影专门安排了一场假葬礼,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。
陪伴多年的奶奶强制下线,模拟考时分数超过700,顺利走入考场。
走入考场的那一刻,大概是马继业第一次逃开监控的人生。
自导自演的计划很好猜,因为从那个望远镜视角就猜出来了。
若真是猜不出来顺利考上清北大学,那岂不是“高分低能”的表现吗。
学习能力强的优秀孩子必然拥有着高智商,如果在这么多穿帮之下还看不出来,那才是真正的“笑话”。
一定程度上,马总培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才,只不过揭晓答案和秘密的时间比预期早了一些。
马继业的世界碎了,当他走进战略指挥部,看着墙上贴满了各种日记分析和微表情解析。
回忆里的一幕,不禁让人打了个寒颤。
爸爸,我的脚好了,能自己走了。
不,爸爸推着你走。
当马继业问出,你们两个是谁?墙上没介绍你们。
我真的很心酸。
马总一边尬笑,一边让儿子为自己是超级富二代而感到高兴。
还高兴?这样的真相,没有精神分裂就不错了。
这也就是国产片,放在国外去拍的话,大概率是顺着那条长长的走廊跑过去,义无反顾地跳下去。
那几秒钟,还没打开门的时候,我真的以为马继业要离开这个世界。
他想要自由,属于自己真正的自由。
《抓娃娃》没有拍成悲剧,因为其内核被喜剧元素彻底裹满了。
彩蛋里的马继业,高分考入了体育大学,没落下什么心理疾病,只是看到路边的瓶子还是会兴奋,至少最后收获了快乐吧。
不管真假,至少呈现给观众的是快乐吧。
我忍不住想起了《小品的世界》里那句话,这个世界错了。
我想看看外面的那些观众,他们的眼睛里究竟是开心,还是尴尬?
看完电影后,在哈哈大笑之余,叶秋臣体会到了一股深深的操纵感。
并不来自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监控画面,也不是连厕所都没放过的狭小局促空间,而是那场为了制造笑点的足球比赛。
马总斥巨资安排了一场让观众气愤到极点,且纷纷扔瓶子表达抗议的足球赛,包场后捡瓶子再变现,顺利让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生活费的亏空补齐了。
从这场戏就看得出来,马总最擅长的就是“操纵结果”。
不仅是足球比赛的结果,还是人生命运的结果。
所以看懂了这个细节,才算是看懂了整部电影。
原来这不只是喜剧,细思极恐。
正是因为在喜剧的壳子之下,我们才忽视了一些重要的事情。
有钱有权的人,能够操纵竞技比赛结果,能够无视规则和隐私,能够完全按照个人意愿去找下属假扮成任何的专业机构人员。
他们可以是卖菜卖肉的,可以是你的邻居老师,甚至可以是医院的医生。
我原本只是沉浸在喜剧的氛围里,但却被体育场外两个真在捡瓶子的工人们用一句话敲醒了脑袋。
没个关系,你连瓶子都捡不到。
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,似乎每个人都是“马继业”,只是被监视的方式不同罢了,只是被操纵的结果稍有差异而已。
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谎言的世界里,甚至连找监视镜头的资格都没有。
看似明明白白的真真假假,又有谁能彻底分得清呢。
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。
通灵宝玉,太虚幻境。
谁人不是甄士隐?
谁人又是贾雨村?
Copyright © 2008-2018